美丽桂林 | 桂林八景,走过不要错过了哦!
也许你自认为是“老桂林”,但你却从来都不知道桂林八景,或许碰巧了解到桂林八景的说法,但是具体是哪八景?你也是一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桂林八景呢?为什么是八景,而不是六景、十景或者其他呢?桂林八景之说起源于什么时候?比如说塔山清影、木龙古渡、象山水月、花桥映月、尧山冬雪、訾洲烟雨等等,这些是不是都属于桂林老八景呢?到今天,桂林老八景还能不能找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没有?桂林老八景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就做了决定,将桂林八景的真相整理出来
老桂林八景:桂岭晴岚、訾洲烟雨、东渡春澜、西峰夕照、尧山冬雪、舜洞熏风、青碧上方、栖霞真境。
新桂林续八景:叠彩和风、壶山赤霞、南溪新霁、北岫紫岚、五岭夏云、阳江秋月、榕城古荫、独秀奇峰。
“八景”的说法,最早是源于宋代,当时的苏轼为虔州(就是现在的赣州)写了虔州八境诗。由于苏轼的这一举动,全国各地人人效仿,把各地的景色概括成八景。于是从宋代开始就有了“八景文化”。
老桂林八景
NO.1桂岭晴岚
桂岭晴岚指今宝积山一带雨后初晴、岚气飘渺的神仙环境。宝积山位于中山北路,宝积桥旁。宝积山,山分南北两峰,中间低回,远看象个马鞍,山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山东北面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它与宝华山南北相对
宝积山,以山坳奇石垒如珠宝而得名,山前的大洞是华景洞,洞内空明轩豁,地面平坦,由支洞盘旋而上通山顶拱辰洞,曾塑有鬼谷子像。宋代吕源在山前小坡立了以块石碑,写了“桂岭”两个字,所以宝积山又称为桂岭。雨后初晴的时候,站在山顶观望北边的山峰,山上石紫气升腾,岚雾飘渺,幻似人间仙境,“桂岭晴岚”被列为桂林八景之首,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种景观。山上还遗存宋代300余米城墙以及便门、藏兵洞。明代耿良在山上建诸葛武侯祠,明代还建有鲁班庙。南麓有宝积岩,发现距今3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桂林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宋代蒋卓曾隐居华景洞,自号元在庵主人,擅诗文医术,名洞为石堂,曾作《石堂歌》,“劝人不贪荣,不贪富”。洞前有华景塘(即铁佛塘),明代张鸣凤《桂故》对此作了描绘:“横塘深广,晨飘霞绮,夕丽金波,得水而观益增。”唐代元晦在洞前建岩光亭,“以岩拂水而写光也”。明清时,洞外建铁佛寺,清光绪年间重修时铸有1尊大铁佛,所以华景塘就改名铁佛塘了。
华景洞及山南登山道旁现存宋明清三代摩崖石刻32件。其中宋开庆元年(1259)的《抗元记功碑》,系时任经略安抚使李曾伯所撰并书,记述了在桂林抗击元军战况。李曾伯在桂林率军抗元,把元军追到黄沙、衡山,打了胜仗。但由于李曾伯被当朝权丞贾似道所嫉,朝廷不仅没有褒奖,反而被削降两级。故这段抗元史实正史未记,《广西通志》(清嘉庆版)评述:“史独不言黄沙、衡山之捷。”《抗元记功碑》可弥补正史的缺失。
宝积山在桂林的众多山中不算出名,但是有两江四湖的时候是必定可见的山峰,与老人山可相对而望。在如今的桂林建设下,早晚的宝积山周围有着完全不同的景色。
NO.2訾洲烟雨
訾洲烟雨指烟雨迷蒙中的訾洲若隐若现,如海市、若浮岛“胜甲天下”之奇观。訾洲位于解放桥东岸与象鼻山隔江相对。
原先的訾洲是桂林人游泳的胜地,每到夏季的訾洲都是人潮涌动。訾洲现在新建了訾洲公园。当年的訾洲可能已经成为过去,但新的訾洲仍有自己的魅力。
NO.3东渡春澜
今天的解放桥在古代为浮桥。东渡春澜这一堂景观呢,应该是指桂林抗战以前,漓江上的浮桥和周边的景观。古时候漓江是没得桥的,漓江水那门宽那门急,古人还没得深水架桥的技术,所以过江都是坐摇橹的渡船,风平浪静的时候可以,但到了涨水季节,时不时有渡船翻船,淹死人的事发生。到了明朝,有个叫陈金的人来桂林做官,用50条船横排在江面上,船上钉起板子,又用两条铁索链起,这就是古时候桂林著名的浮桥。位置在解放桥上克点点仔,这一景观就喊“东渡春澜。”开春了,枯水季节过了,漓江开始发春水,但水势还不是很大,给人有一种春江水暖的感觉,到处桃红柳绿。如今东渡春澜已成为了过去的回忆。
NO.4西峰夕照
桂林西山位于西山路。桂林西山群峰、西湖及隐山组成,里面群峰环绕耸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带,形成山重水复的奇景。每近黄昏,夕阳斜挂山峰,云林变幻、金光万道、紫气蒸腾,是为脍炙人口的桂林老八景之“西峰夕照”。
NO.5尧山冬雪
桂林尧山位于二环外。由于山高,尧山气温比市区要低很多,每当冬季寒潮袭来,尧山群峰便呈现出一派银装素裹,冰峰雪岭的景象。“尧山冬雪”是桂林景点的古八景之一。明代严震直和清代王思祥分别有诗赞日:“朔风从东来,吹落遥空雪,洒向尧山顶,相看最奇绝。”“闻说严关雪不度,雪遍山颠。”
NO.6舜洞熏风
舜洞熏风在虞山公园之内,虞山公园位于中山北路北极广场附近。虞帝即舜帝,古传舜会作曲,且曾与巡视苍梧之野前到过桂林虞山。虞山之麓有洞南北穿,古时前临松林,后对皇潭。南风送暖之际,松涛声、穿洞的风声、流水丁东声交响如乐,令人疑为舜作之曲《韶乐》。故洞名“韶音洞”,景名“舜洞熏风”。
NO.7青碧上方
舍利塔位于万寿巷附近。传今万寿巷之舍利塔有绿珠一颗于塔顶高耸入云、晶莹欲滴,故名;又传当年舍利塔所在之开元寺内,有青松耸入蓝天。一日风雨大作,树化青龙腾飞入云,寺僧指天而言:它到上方去了。故名。到了20世纪9-年代,此名即为舍利塔之景名。
NO.8栖霞真境
栖霞真境位于七星景区之内。今天的七星岩古代名为栖霞洞,洞中鬼斧神工、幻石如画,霞映云掩,真乃神仙修炼之境地也!有一种瑶池的感觉。
老桂林新八景
NO.1叠彩和风
叠彩山位于叠彩路。叠彩和风是叠彩山的一景,此处是叠彩山景致最为集中的地方。风洞长20米,最宽约9米,最高5米,呈葫芦状。由于洞体高悬半空,南北对穿,故而一年四季清风徐徐,享誉“叠彩和风”,为桂林续八景之一。叠彩山210件古代石刻多集中在风洞内外。洞外东侧竖着两块碑碣,一块是《康有为讲学处遗址》,康有为(1858~1927年),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为1890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两次来桂,住于风洞前的景风阁。康第一次来桂时,在风洞颈口北侧石壁上,题刻25个字:“光绪甲午之腊,南海康长素以著书被议。游于桂山,居风洞月余。”所谓“著书被议”,系指他1891年写的《新学伪经考》,被顽固势力诽议攻击之事。另一块是反字碑,反字碑上镌刻着三层九格不同的图案:菩萨、罗汉、莲花童子与莲花,这是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等级制度的“三品九生图”。其下反刻“太宗皇帝十二月礼佛减罪文”。整块碑宣传了因果报应的佛教哲理,劝人礼佛向善。全广西仅此一块反字碑,这在全国也极其罕见。
风洞呈葫芦形,分为南洞北洞,南洞叫叠彩岩,古称福庭;北洞叫北牖洞。叠彩岩口正上方有现代沈尹默所题“叠彩山”三字,旁刻陈毅元帅千古绝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岩口左上角犹存叠彩山开发者元晦刻的《叠彩山记》。风洞有唐、宋摩崖佛像24龛90尊,表现的主要是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及他们的胁侍菩萨、胁侍弟子,其中刻得最精美的是015龛毗卢遮那佛像。风洞的造像多宋刻,宽袍大袖、穿着保守;少量是唐刻,蜂腰裸臂、衣着开放。带有鲜明的地方风格,与“唐肥宋瘦”的’北方造像特点不尽相符。叠彩岩中的小卧佛与北牖洞的大铁罗汉,均为佛教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弥勒。风洞石刻中数马相伯夫子像、“风来”、“兰竹图”、“寿”字最著名。
NO.2壶山赤霞
骆驼山位于七星景区之内。骆驼山原名酒壶山。因其状态酷似骆驼,遂名之。但它又酷似一把古式酒壶,因此又名壶山。有壶身、壶嘴,壶嘴下有块石头,恰似酒杯。壶嘴(山南)上刻有“壶山”二字,旁镌“雷酒人之墓”。雷酒人原名雷鸣春,号亮工,明末江南儒士。他侠义助人,医道甚高,善诗文,嗜酒,每饮必醉,人称“雷酒人”。他结庐山下,遍栽桃李,每当春暖花开,如一片菲红的彩霞,故有“壶山赤霞”之誉,为桂林续八景之一。每当晨昏,霞光映耀山石,色泽斑斓,颇为壮观。明清以来,山下遍植桃树,若逢春至,桃花烂漫,江霞紫雾,分外妖娆。壶山酷似伏地骆驼,今游人见之,直呼为骆驼,足见形象逼真故可称“骆驼赤霞”。每当晨昏,霞光映耀山石,色泽斑斓,颇为壮观。明清以来,山下遍植桃树,若逢春至,桃花烂漫,江霞紫务,分外妖娆。山南侧是盆景苑,近2000盆的各类盆景俱属珍品,各具神韵,意趣天成。景区内建有鱼池、叠石、平桥、曲廊、水榭、亭台,曲折清幽,如入仙境。
NO.3南溪新霁
南溪新霁是南溪山公园的一景。南溪山在中山南路、崇信路接合的八一桥东侧,海拔291米,相对高度141米,长350米,宽180米,山体面积7.75公顷。南溪清流,萦绕北麓,注入漓江。南溪山与象鼻山、独秀峰同属纯净厚层石灰岩,原与斗鸡山、罗汉山同体,几百万年前受水流溶蚀,分割成孤峰。
南溪山东西两峰并列,耸拔千尺,烟翠凌空,有"叠嶂凌烟天咫尺"的气势。桂林山石多青黛色,唯南溪石色泛白,雨后云收,艳阳映照,光彩耀目,有“南溪新霁”之称。南溪山洞穴多而奇,山南有刘仙岩。穿云岩等,山北有白龙洞、元岩、洒洲岩、龙脊洞等。还有金莲港、白龙泉、龙脊亭、白龙桥诸胜。南溪山开发较早,山崖洞壁上留下唐以来石刻近二百。自唐以来,历代均有修葺。辟为公园后,新建甚丰,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山水公园。
“南溪新霁”就是在雨后新晴,云雾初散时,由于北面的峭壁山石洁白,阳光照映在山石上,会反射出耀眼的光彩。
NO.4北岫紫岚
北岫紫岚是叠彩一景,夏日黄昏,自明月峰顶望去,古桂林西北山峰鹤洞皆沉浸于如岚似雾的淡紫微光当中,山映斜晖、夜霭如带,其美难以言状。
明月峰是叠彩山的主峰。清袁枚《游风洞登仙鹤明月诸峰》诗有“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句,明兵部右侍郎杨芳《风洞山诗》“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碍日边云”,均言峰高可揽月,故有明月峰之谓。峰顶有形如葫芦的小平台,五代马殷曾在此建台,人称马王台。宋静江知府筑“尧山”、“漓水”二坛,以祭祀山川,并写《尧山漓水二坛记》,把山川作为土地资源,江河资源加以赞美,呼吁加以重视、保护,以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台、坛均早废。1955年在旧址建拿云亭。明月峰以高、险、峻、秀蓍称。高可摩天,雄踞江边,壁立木龙古渡头。峰尖如笋,山石逐层深进,渐次升高,登上顶颠,满城春色,田野奇峰,纵览无余。峰侧刻有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朱德总司令和徐特立老人。1963年以80高龄登上明月峰所题“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名句,给名山增辉。
NO.5五岭夏云
尧山——夏日破晓,五岭余脉尧山与桂林东方地平线一列奇峰之上,常见金霞万朵、彩云飘荡。
NO.6阳江秋月
桃花江。桂林桃花江(古名阳江),是漓江的支流,源于桂林市灵川县恩磨山及维罗岭,途经分界山,出马公岭,流经临桂、灵川入桂林市区中部的榕湖和漓江桥的下游,全长约25千米。传说江的源头有华岩洞,经常有桃花片从洞中流出,故名桃花江。阳江秋月在飞鸾桥至胜利桥一带,此处的水流平缓,江水纯净,岸边多树成林且林影倒影于水中,田园如丝绸一般,有中隐山、狮子山、清秀山、甲山矗立。月夜的景色更美,唐代以来就有很多骚人墨客、达官贵人来此逐波戏水。
NO.7榕城古荫
榕湖,榕杉湖(又称阳塘)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中心,秀峰区、象山区接合处,阳桥的两侧,西通桃花江,东通漓江。榕杉湖是榕湖和杉湖的统称,在阳桥处相连,两湖自古就一直互通互连,如同姐妹,故得名。
两湖开凿至今已逾千年,孕育了无数才人,留下不少古迹。晚清“杉湖十子”的补杉楼,著名词人王半塘的故居,桂林山水画家罗辰的“芙蓉池馆”及民国年间著名教育家马君武故居等都曾坐落在榕湖和杉湖旁。
景区位于桂林城中央,是一个水体相连的连心湖.她以阳桥为界,东为杉湖,西名榕湖,因湖岸生长的榕树,杉树而得名。唐宋时期为,为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为鉴湖,明代城池扩建,成为内湖。
桂林古南门曾有巨榕冠如绿盖,根夹门洞,有若城楼上撑开了一把绿色的巨伞,蔚为奇观。故古南门又称榕树楼,桂林城别名榕城。
NO.8独秀奇峰
岁月成风的淡然
来的轰轰烈烈
本文地址:http://syank.xrbh.cn/quote/6912.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syank.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