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听障孩子开口说话、摸着喉咙上课——刘玲琍: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
“小鸡叽叽叫,母鸡咯咯叫,公鸡喔喔叫。”站在讲台上的刘玲琍老师拿着3张分别画有小鸡、公鸡、母鸡的大卡片,对着台下8名特教孩子“夸张”地展示着嘴、舌、牙、喉咙的变化。
其间,她不时走到孩子中间,把他们的手放在自己喉咙或嘴上,让孩子更直接地感受发音部位、气息大小的不同。
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33年。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这是“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组委会给予刘玲琍的颁奖辞。
谈到获奖后的感受,刘玲琍语气坚定:“这不单单是给我个人的鼓励和肯定,更是对整个特殊教育事业的特殊关爱。”
摸着喉咙上课
刘玲琍是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这里一干就是33年,而且整整当了33年的班主任。
其实,刘玲琍最初从事特殊教育的想法源于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小时候邻居阿姨是一位聋哑人。
“聋哑阿姨虽然不会说话,但总是对周围人释放出纯真的善意。”刘玲琍那个时候就在想,“如果她能接受教育,有了一技之长,会不会就此改变命运?”
邻居阿姨的特殊人生在7岁的刘玲琍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11年后,种子发芽长成了大树。
刚毕业时,面对班上聋哑和智障孩子的时候,她也“抓狂”过。但面对孩子们纯真而无辜的眼神,面对家长送孩子来时的痛苦,她的心坚定下来,开始认真做一名特教教师。
听障孩子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对他们来说学习语文比正常人学习外语困难几倍甚至几十倍,这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
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刘玲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专、本科的学历进修,平时一有空就钻研特教知识。接手听障语训班的工作后,她结合多年的训练经验,自创自编“舌操”,训练孩子发音器官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除了摸喉咙、捏鼻子外,刘玲琍还会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和大小,甚至在学习舌根音时,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的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口干舌燥嗓子痛,一天下来,刘玲琍说自己“像瘫了一样,一句话也不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33年来,刘玲琍先后教过80多名残障学生。正是通过她的有效训练,不少学生终于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开口说话,目前已有30多个孩子康复,15个孩子进入了普校随班就读。
是教师,更是妈妈
2005年,是刘玲琍人生中最寒冷的一年。那一年,直到将实验班学生送入高中,已结婚6年的刘玲琍才怀孕生孩子。
“大胖小子!”一家人高兴不已。32岁才初为人母的刘玲琍也喜气洋洋。可没想到,孩子6个月时被发现“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我的天都塌了。”刘玲琍说。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没日没夜地为这些残疾孩子呕心沥血,儿子竟也同样有听力缺陷。那些日子,她尽管依然上班、上课,但却像变了一个人,经常走神,对学生莫名其妙地发火……她甚至想辞职全心照顾儿子。
关键时刻,同事和学生们给了她真挚的关爱。远在武汉读高中的一个名叫刘梦晗的聋哑女孩,一笔一画地给她写了封长信:“亲爱的刘老师,虽然宝宝和我一样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但您一定要坚强地站起来,教他说话、识字和做人的道理。请您一定不能倒下,更不要放弃宝宝今后的生活道路。我相信,总有一天,宝宝会和我一样,有一个属于他的未来。”
刘玲琍重新振作了起来。之前她带了一年级的那个班的孩子,又找她来了。“一共24个孩子,二年级时就分成实验班和慢班两个班。”她说,那个基础较差、9年完成学业的慢班学生,非要她当班主任才愿意继续读高中。这个班才8个孩子,接班后,她和孩子们都很努力,之后居然全部顺利毕业。
自己的孩子残疾,刘玲琍更能体会到家长的心。“我的儿子需要我守护,我的学生也需要我守护。他们都离不开我!”从此,刘玲琍更加以百倍的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刘老师很好,像妈妈,她教我说话,我谢谢她。”学生鑫鑫(化名)有点儿艰难地用语言表达了对刘老师的爱。
“最喜欢参加学生的婚礼了,很多学生都叫我妈妈。”刘玲琍幸福地说。看到学生成双成对,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时,她总是热泪盈眶。
十多年悉心护养,结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刘玲琍的儿子不仅考上了大学,且成绩优良、性格阳光。
身边的同事都说,刘玲琍内心纯粹而宁静,天生善良。
虽然经济有限,但她依然资助四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每周近20节课忙得连轴转,但她依然第一个报名参加“送教上门”;2016年,刘玲琍曾因获得表彰被奖励3000元,她毫不犹豫地将这笔奖金交给学校建立学生奖励基金……
引导更多人关注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