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影评都是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大众的消费升级,电影评分社区也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作为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效果评估环节,网络社区的电影评分机制近年来屡次面临信用危机,主要表现为网络“刷分”现象搅乱电影舆论场,评分系统合理性受到质疑。本文从国内外主要电影评分社区的发展及变化入手,对当下电影评分现象进行舆情探析及反思,以期更好地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电影评分;电影产业;舆论生态
在“互联网 +”时代,网络电影评分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电影观众的观影取向。①2016年12月28日,一篇标题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 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的文章经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刊载之后,在新浪微博上舆论肆起,迅速引发了全网关注。当晚,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又发表文章《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并在评论区回应“以此为准”,似乎又改变了这种论调。态度转变的背后,对国内电影社区评分的科学性、客观性依旧质疑声不断,关于信誉危机的言论再次出现在网络舆论场上,对电影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觑。
一、国内外电影评分社区的由来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影评就是电影产业的重要部分,一直到20世纪末,观众们接触影评基本上都是通过报纸这样的载体。这个时期的评论、评分都是由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影评人给出,相对而言更为专业,但同时也只能反映出一小部分精英的偏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影评呈现民主化的趋势。在网络社区中,对电影质量的评价有多种形式,包括长评、短评、评分等。作为电影生态系统的效果评估环节,电影评分通过量化的分数直接呈现,潜在地影响人们对影片的判断,甚至网站的打分情况一度被放大为衡量一部电影的质量是否受到观众认可的唯一标尺,电影分数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影片的命运。
电影评分这一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在国外出现。比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IMDb、烂番茄以及me
tacritic网站,这三大老牌评分网站基于各自的评分系统为观众服务了几十年,其中被使用最多的是IMDb,该网站也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详细的电影数据库,但在2010年遭到国内封禁,2013年解禁。国内最早的两大电影评分网站是豆瓣网和时光网,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这两个网站上聚集着数量可观的电影爱好者,其打分在圈内外也被认为是相对专业的。之后,猫眼、格瓦拉、娱票儿、淘票票等在线购票平台出现,每一家平台都有提供电影评分,甚至在微博上也有微博电影评分。如今,将电影的质量通过数字直观呈现成为了共识。
二、国内外电影评分社区的现状
现今流行的影评网站的评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最常见的是根据喜爱度从1到10(或100)打分,最后以算法得分的形式呈现最终分数,如IMDB、me
tacritic、豆瓣、时光等,也有给出好或坏两极评价的简单机制如烂番茄。其中,大多数网站接受来自全网络的评价,也有的网站结合普通观众评分与专家评分(如 me
tacritic、烂番茄和猫眼),从而给出更详细、更专业的参考。
(一)国外电影评分社区的评分机制
1.IMDb:国际知名的权威电影点评网站
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nternet Movie Databa
se,简称IMDb)是国外最老牌的电影评分社区,而且评分的范围遍及全球,也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评分网站。IMDb的电影评分机制和大部分其他电影评分网站大同小异,评分者可以直接对电影进行1到10的评分,而网站最终呈现出来采取“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采用的是贝叶斯统计算法,但是,大多数观众打分都是缺乏明确标准的,而且会受很多外部因素干扰。针对这样普遍存在的现象,IMDb引进 me
tacritic的专家评分。
2.烂番茄:简单直白的好坏区分
烂番茄电影的评分会通过三种方式呈现:新鲜、鉴定新鲜和腐烂。新鲜度成为衡量电影质量的量化标准,指的是每一部电影所受到的评论中好评所占的百分率。比如“新鲜”意味着这部电影的新鲜度超过60%;“腐烂”则表示这部电影的新鲜度低于60%;而“鉴定新鲜”则是指该电影有超过80%以上的专业影评人打分且新鲜度在75% 以上。如此评分机制由于简单带来了大量用户,但是由于综合考虑的因素欠缺,很难直接反映出电影的质量。
3.me
tacritic:专业视角的评价界定
与烂番茄网类似,me
tacritic网站是一个专业的评分网站,其评分也分为专家评分和观众评分。专家评分总分为100,由各大专业媒体以及影评人对电影进行评论评分,而最终的分数则由所有评分加权平均得出。换言之,越著名的媒体或影评人,在电影评分上就更有发言权。对于这样的做法,外界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样的机制增加了评分的合理性、科学性,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让某些人对电影分数的影响过大,失去了原本的意义。me
tascore也并非有着完美系统的评分,但IMDb引入该分数相对削减了其本身评分机制的不合理性。
(二)国内三大电影评分社区的评分机制
与快速发展的电影市场不相匹配的是,当前国内电影评分网站尚未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缺乏具备知识产权自主性、标准化与权威性的电影评分“龙头”网站。②豆瓣、猫眼、时光网是国内主要的三大电影评分网站。
1.豆瓣:还原普通大众的平均看法
与近几年崛起的大量在线购票平台不同,豆瓣是由兴趣组建起来的平台,创立于2005年,早期是一个以年轻受众为主要群体、以读书和影音为主要讨论内容的网络社区。在用户数量上,少数文青逐渐成为越来越庞大的电影爱好者,在豆瓣CEO阿北看来,豆瓣的用户早已平民化。他在《豆瓣电影评分八问》③中指出,现在每个月都有一亿左右人会用到豆瓣电影。从评价质量来看,相对于普通受众而言,豆瓣上电影爱好者的阅片数量以及评价质量要高一些,但是由于网络上对于豆瓣电影评分者评分态度诟病已久,认为他们过于自我表达,影响分数的客观和科学性。比如日报文中的《即使变成甲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在豆瓣上的评分事件引起了对豆瓣用户的批评和质疑。
豆瓣的评分体系主要是五分制,用户打分范围是1—5,然后根据算法得出电影分数,也会转化成10分值的分数。豆瓣CEO阿北在《豆瓣影评八问》中表示,豆瓣网评分的主旨和原则是“尽力还原普通观影大众对一部电影的平均看法”。换句话说,豆瓣的评分机制主要还是以简单算术平均为主,没有审核机制,更没有编辑干预,程序每过一段时间会自动重跑一遍,将新打分者打出的分数加入到计算当中。
2.时光网:国内权威电影信息
时光网是国内较好的专业电影网,其评分方法主要是根据所有用户的评分,通过加权平均得出,主要考虑电影的打分人数和平均分数,通过一套复杂的算法使得集中获得用户好评的电影拥有较高分数。④此外,时光网的评分是十分制,还可以通过印象、导演、故事、画面、表演、其他六个分项的分别打分而合成整个电影的分数,相比豆瓣网简单粗暴的五星制来得更综合些。其打分人群主要是国内院线电影的影迷和部分专业影评人,由用户自己去判断影片的价值,兼具了专业性和大众性。
3.猫眼:大众评审团降低影评门槛
猫眼这一在线购票平台成长于中国院线电影普及之后,无论是打分人群还是打分机制,都与豆瓣不太一样。从打分人群来说,猫眼分为观众评分和专业评分,其中观众评分方面,大都是购票观影用户,这一部分打分机制与豆瓣类似,都是由观众评价电影的星级再换算成相应的分数;专业评分参考国外专家评分平台“烂番茄”的专业筛选规则并结合国内现状推出,由主流电影媒体的资深媒体人、资深影评人、影视专业学者针对影片进行实名制打分和评价,最终分数并列显示在观众评分旁边。但在此次人民日报客户端刊载《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 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的风波之中,猫眼的专业评分由于存在种种缺陷受到质疑,猫眼暂时关闭了该功能,并称优化方案还在探讨中。
由此来看,除了猫眼之外,格瓦拉、娱票儿、淘票票等这种基于购票场景的平台等逐渐成为观众观影的第一道入口,影评的门槛也在逐渐降低。
三、电影评分社区的现象反思
一般来说,对电影的评价主要参考两个维度:电影本身的质量和观众的个人感知。除了专业的电影研究者,观众受第二种因素的影响更深。2016年1月,《消费者报道》对195名消费者进行了电影评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08%的消费者会在观影前参考电影评分,所有被访者中,仅有4.32%的人完全不受电影评分的影响。其中,个人情怀、文化差异甚至粉丝效应等因素也会使每个人的评价变得更为主观和有倾向性。因此,一个平台、组织或者个人对电影的评价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取决于它能否尽可能多地摒除“个人因素”影响,表现出相对的客观性。
(一)网络“刷分”现象搅乱电影舆论场
在中国,票房至上的电影产业环境,涉及“水军”“公知”“脑残粉刷分”等元素的现象此起彼伏,电影评分的权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据了解,利用“撞库”“肉鸡”等网络作弊技术,一个团队甚至几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进行“刷分”。大量的影评通过收集各种大V、小V、大号、小号的信息,软件自动生成,而且可以做到抓取的信息不重样。比如有人质疑认为《摆渡人》这部电影在豆瓣网的评分是刷出来的,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称:“《摆渡人》在一天之内豆瓣评分变化幅度较大,而且零点场以后,集中放出了大量一星的豆瓣评分,疑似惨遭水军恶意攻击。”一时间,豆瓣网的电影评分机制和信用度再遭质疑。此外,在国外,“水军”同样存在,相对于国内的拿钱办事而言,国外的水军则更多是基于影迷的个人价值取向,比如在《自杀小队》上映后引发的烂番茄风波,主要是DC影迷们不满于烂番茄网贬DC电影的同时捧高漫威电影,共同到公益请愿网站上请愿关闭烂番茄网。
(二)评分系统合理性受到质疑
电影评分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电影的好感认知以及是否掏钱买单。即使电影评分数据真实,不同的打分机制很可能会带来大相径庭的结果。五星制、十分制、百分制在理论上通过算法量化评价意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无法避免种种缺陷,比如评分系统没有过滤机制和保护机制负责。豆瓣、猫眼此次被质疑,面临信用危机,与其评分系统也有很大关系。
此外,人们在打分的时候,除了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还要考量影片的制作、画面、音效、演员演技等诸多因素,以达到客观科学评价的最大化。
四、结语
究其目的,网络社区的电影评分最终除了尽可能体现最广泛或最核心用户的真实评价之外,还(作者单位:阳光学院)
应不易被主观带有恶意的规则破坏者所利用。换言之,不管从观众心理上,还是评分机制上,网络社区的电影评分都有其局限性,如何提高并深化网络电影评分社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无疑成为当下电影评分社区的第一要务。
注释:
①齐伟.迷影偏好、观影取向与票房制衡——网络电影评分现状研究[J].当代电影,2015(11).
②聂伟,张洪牧宇.“互联网+”语境下电影评价机制研究——以国内主流电影评分网站为例[J].当代电影,2016(04).
本文地址:http://syank.xrbh.cn/quote/5420.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syank.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