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等多重考验,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之一,也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公司紧抓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继续在智能城市、智能商务、智能民生等领域发力,坚持将主营业务稳扎稳打,做专做精;凭借自身敏锐的市场洞察,创新行业智能化应用场景,为政企客户交付软件开发服务及先进技术解决方案。全体员工及所有合作伙伴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推进公司的稳健经营,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储备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4,551.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6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157.0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37.17%,主要系公司对收购华通云数据形成的相关商誉计提减值准备62,422.87万元所致。(二)主营业务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秉承“智能驱动”的战略导向,以智能云服务为基础,推动智能城市、智能商务和智能民生的稳步协同发展,持续深耕智能交通、金融科技、智慧人社三大重点行业,通过整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容器云等前沿科技,加快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落地,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政府及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在品牌建设上,报告期内,公司入选由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颁发的“中国软件百强连续在榜20年企业”和“2021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入选浙江省软件行业协会颁发的“2021年浙江省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型)”,还获评“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2021年杭州市制造业(数字经济)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公司参建的杭州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在“2021浙江省改革突破奖”表彰中,公司参与打造的“浙里好干部”应用摘得金奖,“浙里人才管家”应用摘得铜奖。1、智能云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作为IDC第三方独立运营商,继续通过杭州转塘、杭州西溪、淳安千岛湖、临安青山湖、上海金桥、上海通联等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IDC托管服务、云计算、互联网资源加速服务三大业务。在稳固已有IDC业务基础上,推进数据中心全国化布局:公司千岛湖项目2.2期完成251个机柜交付;成都西南云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建设基本完成,开始逐步推进市场拓展工作;余杭经济开发区ZH12项目已有2个模块建设完成,其中一个模块已投入运营。同时积极投入云服务、参与数字产业,在杭州市本级政务云、信创云市场占比达70%以上,各区县业务有所拓展。在互联网资源加速业务方面,存量业务受其他资源供应商低价策略冲击进一步缩减,大客户流失。面对上述困境,公司在维护存量客户的同时,与字节跳动、快手、B站、Ucoud、白山云等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拓展传输和互联网资源业务。2、智能城市在智能城市领域,公司主要从智能交通、数字政府等方面开展业务。(1)智能交通报告期内,公司从城际交通、城市交通、交通运维等方面展开智能交通业务,为交通设施提供智能化系统及相关工程建设和运维服务,逐步丰富从高铁、公路、地铁、桥隧、地下管廊到机场的城市立体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综合平台。公司推出的物联网软件平台(智慧机场物联网平台等)、数字孪生平台、隧道管廊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大数据软件平台(机场大数据平台等)、硬件产品(人脸识别闸机、需求响应终端)、GIS/BIM三维可视化平台、桥隧健康监测系统等一系列新基建数智化产品,均已在铁路、隧道、管廊、客运站、机场、港口、公安、市政等行业内落地并应用。在城际交通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在推进安九铁路、郑万铁路(湖北段、重庆段)、赣深铁路(江西段)、西安站、高密站等大型客服项目施工的同时,新中标了淄博站、弥蒙铁路、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站等大型客服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并充分利用大数据、BIM、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开展电子客票与智慧车站的研究。在城市交通领域,除了重点实施杭州江南大道隧道项目外,公司新承接了杭州天目山路隧道、义乌老城区地下环路配套工程等大型隧道、管廊数字化管理平台项目以及温州滨江商务区智能交通等项目,并首次在智慧公交板块实现突破,成功中标山东泉城无轨电车公交示范项目。在交通运维领域,公司顺利推进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还中标了义乌03省道管廊维保、重庆西站维保等项目,并将自行研发的运维管理软件成功应用到多个项目中。在民航领域,继前期顺利实施首都机场物联网平台项目之后,公司又中标了首都机场安全数据交换平台、大兴机场数据中心、新一代机场服务信息显示系统及终端改造(冬奥会保障主流程)等项目。(2)数字政府报告期内,公司从智慧监管、智慧城管、电子政务、智慧教育等方面展开数字政府业务。在智慧监管领域,公司开发建设的“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在全省深入应用;公司助力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省级风险预警处置中心,完成32个省级风险预警系统的集成对接;公司承建的全国首个数字化事中事后监管中心在金华市正式启用,实现了跨部门业务协同和联合监管;并中标了浙江省“市监联连政务服务项目”、“宁波地区法人数字证书基础服务项目”等。在智慧城管领域,公司中标了杭州滨江区城管指挥中心项目;“智能技术+人工巡检”模式和车载移动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已在厦门、成都、芜湖等十个城市的信息采集中应用;信息采集智能管理培训系统也在杭州、宁波、温州、开封、无锡等多个城市成功落地。公司还加大力度研发“智能油烟监测平台”、“城市道路积水预警平台”、“市政井盖智能监测平台”等基于物联网的后续产品,不断拓展在智慧城管领域的市场份额。在电子政务领域,公司继续与中组部、国家住建部公积金管理中心、浙江省信访、浙江省科技厅等保持良好的合作。浙江省纪检监察平台“护廉天网”、婴幼儿全周期数字化管理的“阳光抚育平台”、住房公积金核心业务系统及风控内审系统等一系列项目为数字业务创新实践树立了标杆。此外,公司还落地了杭州市、临安区、淳安城市大脑项目,助力城市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智慧教育领域,公司拓展前期“学在浙大”项目的建设成果,中标浙大城市学院“学在城院”项目。3、智能商务在智能商务领域,公司为产业、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主要从金融科技、信用服务、电力能源、新零售和电商等方面开展业务。在金融科技领域,公司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稳住发展步伐,国外业务触底反弹,以增长趋势迈入2022。国内市场进一步拓展,金融领域大客户如某城商行、某证券集团、()、()等稳健增长。交易下单管理系统与多家头部城商行、证券公司建立了战略性合作,新签约上海金融期货、杭州征信有限公司、民生证券、招商永隆银行等重量级客户。智语投研平台与多家券商达成合作,为其提供策略服务、投研服务。在信用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承建的“浙江小微信用融资在线”,依托“贷款码”,面向全省小微/个体工商户通过扫码申贷实现线上授权、线上获信、依信放贷的全链条信用融资服务闭环。目前已搭建起全省“e网通贷”网络基础设施,连通219家法人银行、13503家银行网点为小微/个体工商户提供线上融资服务。在电力能源领域,公司明确产品规划与市场策略,以前期与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的合作为基础,持续开拓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等行业标杆项目,中标华云科技虚拟电厂项目,并与中国华电集团、某省能源集团等客户展开深入合作。在新零售和电商领域,公司与某大型咖啡连锁品牌、认养一头牛、温氏集团等大型企业达成合作。此外,公司还承建了“()文化产业大脑”项目,推进影视文化全产业链深度融合。4、智能民生在智能民生领域,公司重点投入智慧人社业务,并从智慧社保、智慧就业、智慧医疗、智慧助残等方面开展业务。在智慧社保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承建了人社部全国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项目、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化建设浙江项目、浙江省人社厅电子社保卡上云项目、浙江省社保基金安全在线、“工伤全周期保障链”以及汉中市人社局社保卡公共服务等项目,持续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智慧就业领域,公司中标了全国就业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二期服务项目,承建了陕西省职业培训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广西劳动监察管理服务、深圳人才一体化安可项目等多项省级、副省级项目。浙里人才管家、广东省级企事业单位人员调配系统、安徽省首个人才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宁波人才码、扬州人才码、汕头硕博专项、江门市人才安居乐业等项目相继落地。在智慧医疗领域,公司承建了浙江省“智慧医保”数据迁移总集服务、海南医保业务终端设备集成与服务、浙江省“智慧医保”核心系统(参保征缴部分)开发、安徽省医保智能监管、南京市医保局综合管理平台等项目,改善百姓医疗健康服务流程和环境,促进医保基金管理精细化、精准化。在智慧残联领域,公司承建了国家残联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项目,报告期内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在上海、浙江、福建、陕西、青海、深圳、兰州等十余个省市落地推广,取得良好进展;“浙里助残”专区升级版暖心上线,不断拓宽残疾人网络就业的服务渠道。5、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建设:(1)资质认证和知识产权建设公司已建立起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信息安全四位一体的保护框架。报告期内,公司顺利通过国家高新企业重认定;连续五年获评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认证“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获得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优秀级(CS4),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ITSS和ISO20000的再认证。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得18项专利授权,取得9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持续投入研发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如电力新零售解决方案、灵活结算引擎、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力市场化交易平台、区块链绿色能源存证平台、电力市场主体身份服务解决方案等;公司作为浦发银行与浙江大学联合研究中心的共研伙伴,与多家单位联合发表了《数据原生的金融架构蓝皮书》,对面向未来的数字金融进行前瞻性研究。(2)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顺利进展报告期内,由公司牵头的数字化标杆项目——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顺利完成本年度目标。智联平台业务集成、数据集成、展示集成等核心功能,分布式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安全防护等支撑功能均已完成开发和测试工作,并成功上线部署,功能和指标全部通过第三方测试。同时,智联平台与业务系统集成有序开展,智联平台在数据标准落地、业务数据规模化集成、安全防护、智能计算等方向具备业界领先水平。其中结构化维养数据集成度超80%,并达到亚秒级查询性能;支持PB级数据处理能力;已知安全风险的秒级识别综合准确率均超80%。(3)能源数字化产品取得市场突破公司旗下两项产品——“电力新零售交易平台”和“区块链绿色能源存证管理平台”成功入编《2022电力能源领域新产品名录》。其中电力新零售交易平台为国内首创“电子商务+电力零售”的创新性行业解决方案,是把电力零售用户、售电公司和交易中心进行前、中、后三端分离,将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力零售交易深度融合,实现电力零售交易电子化、数字化的产品。区块链绿色能源存证管理平台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与电子数据存证相结合,降低电子存证成本,实现“绿色用电凭证”的自动开具,为电力交易机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电力市场和碳市场深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撑。(4)人工智能助力“四好农村路”实现快速检测公司形成以病害识别AI算法为核心、多场景道路路面快速检测方案,并签约了《河南省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智能化检测项目》,已完成2万余公里的农村公路快速检测,后期将在河南全省推广。该项目创新采用轻量化装备实现农村公路的快速检测,检测精度获得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校准,具备效率高、精度可靠、成本低、通用易操作、自动化采集、智能化识别、精准化入库等特点。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2021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据国家工信部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十四五”期间,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部署逐步推进,在政策指引和行业需求双引擎驱动下,我国信创产业成熟度逐步提高,行业渗透率不断加大,已具备规模化能力,未来前景愈发广阔。1、“数字经济”动能释放提速,数据隐私安全保护备受关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动能释放提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正成为各行业加速重构和治理的新经济业态。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数字经济治理、数字经济安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八大领域的重点发展任务。根据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其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展望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落地,在大数据融合应用和隐私保护双重需求的驱动下,隐私计算技术有望成为数据价值安全释放的关键突破口,具有市场潜力。2、“新基建”市场迎来政策叠加红利,交通领域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21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明确了三类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提出要加速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和适度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思路,各地、各部门也不断加大新基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0.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万公里左右,高速铁路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地下管廊建设仍将加速推进。传统交通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智能交通行业增长需求明确且空间广阔。此外,公司长期深耕“新基建”涵盖的多个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智慧能源系统等融合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政策红利的持续加码或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3、IDC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数据中心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转型受益于新基建、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指引,消费互联网的升级以及产业互联网的逐步兴起,我国IDC产业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供给资源的快速增加拉大整体供需差距,导致服务商之间竞争加剧,机柜租赁价格有所下降。数据中心基于成本控制、能耗管控等因素,开始倾向于集约化部署。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政策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实施,将改变东部过热的算力与存储分布局面,数据中心向中西部地区布局增加。在双碳战略的强导向下,绿色低碳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方向,各大厂商通过购买绿证,进行碳交易,使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等降低能耗水平,积极探寻IDC绿色化转型发展道路。4、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智能化数字治理场景成为政务服务的新形态我国正加速“数字蝶变”,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建设,并将此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政府和社会各界愈发关注以数字政府建设助力政府治理现代化和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这将为公司带来智慧人社、智慧监管、智慧城管、应急管理、智慧党建等各个行业领域的众多市场机遇。未来,智能化数字治理场景将成为政务服务的新形态,也是我国数字政府发展的基本趋势,平台化协同、在线化服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监管的新型治理模式将逐步形成。2、“双碳”战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带来能源数字化领域发展新机遇“双碳”战略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去产能”步伐提速,推动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双赢。围绕双碳目标,国家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或将给智慧电厂、电力零售等能源数字化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此外,“双碳”经济也将助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金融、绿色服务等产业的全面发展。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智能驱动”的战略导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厘清自身发展边界和底层逻辑,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容器云等技术,为政府及全球产业客户提供从咨询规划到架构设计、软件开发及外包、软硬件集成、运营维护以及大型工程总承揽。业务覆盖智能云服务、智能城市、智能商务和智能民生四大领域,并着重深耕三大优势行业:智能交通、金融科技和智慧人社,推动政企客户及产业智能化升级。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没有重大改变。在智能云服务领域,公司通过布局全国的六大数据中心优势,持续为行业客户提供IDC托管、互联网资源加速和云计算服务。-IDC托管业务是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及相关增值服务,通过整合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空间资源,向客户提供机位出租、设备上架安装维护、安全监控、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客户节省在技术、人力等方面的运营成本。-互联网资源加速业务依托于自有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引进众多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并结合自身云计算资源,将内容以网络互联方式输出至相应客户,通过数据分析、调度等为客户提供更快速、更优质、更低价的可定制资源优化服务。-云计算服务是一种按需分配、弹性扩展、可计量的IT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让客户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等)选择其所需的计算资源及数量,这一服务形式可以帮助客户降低购买IT产品、技术和运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在智能城市领域,公司重点投入智能交通和数字政府领域。-智能交通业务涵盖铁路、城市交通、航空等业务,主要为高铁车站、城市隧道、桥梁、地下综合管廊以及机场等交通设施提供智能化系统、相关工程建设和运维服务。包括为铁路客运提供旅客服务系统、票务系统、货运信息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机车整备系统等业务。城市交通系统工程服务包括城市隧道综合监控系统、城市道路运行指数分析系统、综合管廊运行管理系统、路桥隧物联网大数据监控及可视化平台等业务。机场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桥梁安全监测-数字政府业务涵盖智慧监管、智慧城管、智慧公安、电子政务等领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助力政府进一步优化调整内部组织架构、运作程序和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履职能力。数智市政平台&智慧城管平台在智能商务领域,公司围绕金融科技、信用服务、新零售、能源数字化、智能客服等方面开展业务,为全球行业客户提供应用开发、测试与质量保证、用户体验设计、系统重构、IT运维、高端咨询、研究与开发等全方位专业技术服务。-金融科技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人工智能业务分析平台、金融数据服务平台、国内金融市场系列产品如报价引擎系统、外汇做市商系统、外汇资金交易系统、村镇银行信贷系统、综合行情分析系统、金融构件化快速开发框架、智能投顾、智能支付核算等。-信用服务核心业务包括面向社会提供可信认证(身份认证、关系认证、行为认证、鉴权认证)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可应用于金融信贷、风控预警、精准扶持、综合监管等各类场景。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个性化定制开发信用服务解决方案、全省法人用户身份认证及信用服务等。“浙江企业在线”政企互动平台在智能民生领域,作为全国最早的社保及医保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之一,公司不断深化拓展养老、社保、医疗等健康和民生保障业务,为其构建硬件和软件应用平台,提供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运维等全面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智慧人社、智慧医保、劳动就业、人事人才、退役军人、智慧助残、健康大数据等方面,主要产品有社会保险管理省(市)集中、智慧医保管理与服务系统、就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国家及多地的农民工工资监管系统、劳动关系运行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移动医疗支付等解决方案。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浙大网新依托浙江大学综合应用学科,形成“技术+资本”的强大孵化与加速力,打造了公司独有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发展模式。经过二十一年的积累沉淀以及顺应科技发展的不断进化,公司夯实了四大核心能力:(一)懂行业,深入垂直行业沉淀数据资源,发展数据智能经过二十一年的发展沉淀,公司在智能交通、智慧民生、金融科技、信用服务、新零售等各个领域均拥有国内顶尖的行业专家智库,积累了行业高端核心技术、行业差异化能力和行业数据洞察。基于对垂直行业的深度理解,公司长年服务于大量优质客户,将传统的流程驱动与新兴的数据驱动结合起来,通过“经验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软件化”形成数据智能商业闭环,从而实现传统商业模式和智能商业模式双螺旋协同发展。在服务客户的同时,公司也不断锤炼自身的行业智能化平台,通过迭加敏捷服务、贴心服务,成为更多行业客户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合伙人。(二)有技术,拥有科技内核持续开发迭代新技术以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建的联合研究中心科研力量为内核,公司积累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金融技术、区块链、信息与网络安全、分布式AI、容器云、AIoT、残疾人信息无障碍、Linux兼容内核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公司在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同时,能够对前沿科技跟踪学习,并嫁接到行业,以海内外软件开发基地为主体,为全球客户交付各类软件开发服务及先进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已经构建了支撑业务应用的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微服务平台、一体化集成平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顺畅流动与通用能力的高效复用,提高了开发效率与交付速度。公司还利用技术与服务的耦合共生,实现数字技术的跨界迁移,达到与客户需求的最佳匹配,例如将电商技术和电力零售交易场景深度融合,打造电力新零售交易平台,通过技术融合剧变,创新行业应用场景。(三)能落地,具备高难度、大型项目总集成实施管理能力经过二十一年的技术沉淀、大型现代化项目管理经验积累,公司具备从咨询设计到软件开发、软硬件总集成、运营维护,再到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大型工程总集成实施能力,擅长承接诸如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协同互联、跨系统资源高效整合、业务高并发处理等高难度、个性化需求,保障客户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落地实施。已成功交付多个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软硬件总集成项目,如浙江社保省集中工程、江苏省人社一体化平台、杭州文一路隧道机电工程、安九铁路信息系统工程等。(四)云服务,持续构建全国一流云服务硬件平台公司已构建较为完善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资源,在杭州、上海投入运营数据机房6个,在成都新建的西南云数据中心项目一期以及余杭经济开发区ZH12项目机房陆续投入运营。此外,公司还在全国构建了一张与国内几乎所有主流云计算平台互联互通、与广域网互联互通的加速网络,并采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为专有应用、专有客户提供服务。优质的云服务已成为智能城市、智能商务、智能民生解决方案的重要支撑,也是三大重点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实施的基础设施与平台。在不断提升基于云计算应用增值服务的同时,公司还通过行业云在基础设施、平台与应用等层面的设计,为企业提供更具垂直化、定制化、整合化的云服务。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详细说明。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一)行业格局和趋势公司各业务板块所处的行业情况,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行业情况”中详细说明。(二)公司发展战略2022年始,公司的定位是做行业数智化专家,将以“数智引领”为战略导向,通过整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容器云、隐私计算等技术赋能行业,并以数智云服务为基础持续构建、迭代网新数智化基座,支撑政府数字化、基建数智化和产业数智化三大领域应用,聚力发展智慧人社、智能交通、金融科技三大重点行业,持续为政府、全球产业客户提供深入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平台服务,做客户数智化转型的合伙人。其中,数智云服务是基于前期智能云服务业务的优化提升,为行业客户的数智化应用提供IDC托管、互联网资源加速和云计算服务;政府数字化是基于原有智能民生业务的深化拓展,以智慧人社、智慧医疗、信用服务为核心,并拓宽和渗透到智慧监管、智慧城管、人事人才、劳动就业、智慧助残、智慧公安、智慧党建等更多行业,助力各级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民众服务体验;基建数智化是基于原有智能城市业务的聚焦与升级,以智能交通为核心,以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为延展,主要承载行业大集成、大总包项目和产品业务;产业数智化基于原智能商务业务的持续进化,面向全球高端企业客户提供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以金融科技、新零售和能源数字化为重点方向。公司以数智云服务为基石,以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物联网平台、联盟链平台等为支撑,聚力打造网新数智化基座2.0版本,服务并应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体系,包括政府数字化、基建数智化、产业数智化三大领域,通过不断迭代升级,构筑起面向政企客户数智化转型需求的强大支撑系统,实现通用能力的整合与资源复用,达成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可减少重复开发,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交付速度,为推动客户的业务持续发展和管理提升全面赋能。(三)经营计划2022年,公司计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亿元,毛利10.3亿元。具体经营计划包括:1、基于网新数智化基座,全面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1)数智云服务公司将在IDC、云服务、互联网资源及传输方向上夯实基础,致力于提供一流的智能云服务,重点是为金融、新能源等行业打造定制化、专业化的行业云,同时为千行百业的数智化应用提供云基础设施,推动市场拓展能力升级,在严峻挑战下逆势奋进。在IDC业务方面,持续稳定阿里等行业大客户,挖掘存量资产潜力,加强增值服务;通过技改创新,降低机房空调能耗。在云服务方面,提供满足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要求的新型政务云产品,把握“IT国产化”发展机遇,及时推出以国产化技术为基础的信创云,着力推进杭州市及下属各区县市信创云业务的拓展工作,并提供基于云计算应用的增值服务,形成信创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协力发展态势。在互联网资源及传输方面,紧抓互联网厂商源头业务,对接“东数西算”政策,争取参与相关网络传输的项目,进一步挖掘传输资源价值,寻求新的市场机会。(2)政府数字化公司将把握政府数字化的机遇期,助力打造“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通过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资源、数字化规则提供优质政务服务,提高公共治理效能。业务方面,在行业信息化的基础上重点拓展数据化创新,围绕智慧人社、医疗医保、人事人才、劳动就业、组织公务员、住建等核心行业,深耕部、省级“大平台”项目,持续拓展市场监督、信访、残联、退役军人、公安与司法监狱等政府行业,深入渗透数字化政府、数字社会多领域的细分市场。在管理上,进一步提升团队数字化技术能力、工程能力、敏捷项目管理,持续推进数字化产品模块化、标准化,如围绕“智慧监督”、“婴幼善育”等产品做衍生开发。在信用服务领域,乘着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政策东风,公司将以“可信认证”为根基,构建一体化的可信基础设施,给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积累、储蓄、增信、变现”的新基建。不断巩固与完善可信认证产品与服务,为政企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为优化的软件基础能力和驱动能力;同时持续完善和推广应用“长三角征信链”,推动征信数据在不同地区、不同征信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提供深入互动的一体化征信服务。(3)基建数智化在智能交通领域,公司将继续深耕铁路、民航、隧道与管廊业务,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业务,成为领先的基础设施数智化平台与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老行业+新业务”的探索模式,前瞻性研究智慧车站建设方案,寻找铁路业务切入点;积极参与隧道行业机电弱电项目,与部分总包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逐步建立生态圈;民航方面,积极拓展新建或升级类的机场信息化项目;同时以管廊运维为契机,承接各类运维业务。(4)产业数智化在金融科技领域,公司将坚持“全球化”企业定位服务国际国内客户,在金融市场、保险科技、数字金融、智能投资等领域不断打磨产品与解决方案。在新零售与电商领域,持续孵化面向市场需求的产品与专业化服务,如招客宝等。在重点布局的能源数字化领域,以电力市场化改革和面向绿色能源的数字治理为切入点,推进传统电力能源行业的数智化进程,打开公司在电力行业的市场,实现整体业务的稳定增长。2、聚力打造网新数智化基座,夯实行业数智化专家实力公司以新技术引入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模式,持续迭代升级网新数智化基座,打造符合业务应用需求的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微服务平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联盟链平台、物联网平台等,实现技术资产的体系化支撑,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交付速度,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普适性,不断夯实行业数智化专家实力。同时配套建立相应的资源管理机制,保障数据信息的高效安全流通。3、继续全面推进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经过前期的努力,将在2022年完成交付,其示范性应用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数智化运维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其中智联平台、数字孪生、知识图谱、智能化维养等将在新基建、新能源、新制造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接下来,公司将积极推动项目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开拓,加强与成熟业务板块的方案对接与应用场景落地,拓展智联平台的科学价值、社会效益、经济价值。4、转变服务客户的方式方法,做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合伙人公司将通过转思维、转商业模式、转文化,来转变网新人服务客户的方式方法,落实企业自身的数智化转型。转思维,即要带着未来思维、用户思维来提前储备,打磨产品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转商业模式,是要从打单模式逐步转到“即服务”模式――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提升团队的“即服务”能力、方案能力和从现有云平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调用资源的能力,以网新数智化基座为支撑,应对业务与技术挑战。转文化,是要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和及时的反馈机制,形成开放共享的氛围,让平台积累的核心技术、知识资源等能够高效地流通和复用。因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公司所需的资金需求:(四)可能面对的风险1、宏观经济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潜在危机增多。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其外溢效应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其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应对更多难以预料的风险。这些宏观因素都可能引致社会和企业的IT需求以及信息消费投入下降,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为公司发展带来困难和挑战。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加快企业内部数智化转型升级,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运营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公司围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在行业解决方案、核心技术、产品服务、品牌声誉、人才队伍等方面积累的竞争优势,稳固现有传统业务,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在后疫情时期,抢占数字化先机,积极推进业务创新与全球化发展,形成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抵御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2、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风险创新都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存在一定风险。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隐私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科技更迭加快、智能商业模式也将打开新的市场格局,全行业企业都需要探索新业务、新模式,公司能否紧跟前沿技术的趋势并确立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以“数智引领”为战略导向将促使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存在研发投入失败或短期内无法体现显著收益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密切关注与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求,在现有商业模式基础上逐步调整优化经营方式,保证业务稳健发展。公司还将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推进技术与业务的创新工作,逐步提升“增量”业务占比,待部分有益尝试得到充分验证后再加大投入,推进技术成果市场化,尽力降低由关键技术、商业模式、内部创新创业等尝试的风险对公司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3、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导致盈利下降的风险公司作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类的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公司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我国提高劳动者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政策导向,公司面临着人力资源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特别是我国居民住房租售价格持续上涨和通货膨胀,进一步推升了公司员工对劳动收入增长的预期。如不能有效控制运营费用,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将会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应对措施:人才是企业构建发展新格局的第一资源,公司重视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不断完善人才聘用和管理、激励机制,将人才选聘、培养发展、职级升降、薪资待遇与科学机制挂钩,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深度绑定,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公司按照岗位职责要求择优配备适岗人员,形成精干高效的人员结构,通过精细化的绩效管理、科学的薪酬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系统性培训等提升人力资源价值。4、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风险自2020年5月13日起,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可能对公司的治理及经营带来不确定的风险。 本文地址:http://syank.xrbh.cn/quote/7306.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syank.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