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早已经习惯了每周工作五天,休息两天的日子。但是你是否想过,中国的双休日到底是怎么来的?
联合国周五下午不开会
1979年1月,联合国召开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会议筹备会,各成员国政府均派代表团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1998年后改为科技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胡平作为代表团顾问,来到了纽约。
胡平每天马不停蹄地参加会议。但星期五下午,却无会议安排,他觉得非常奇怪。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告诉他,联合国实行双休制,周六、周日休息,周五下午一般不安排会议,不提供会场和同声传译服务。
这对于胡平来说,是闻所未闻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劳动时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每周工作六天成为沿袭多年的惯例。
出国参会时,他总是十分留心其他国家的工时制度,常假装不经意地向人打探:“你们周末打算做什么?”他渐渐发现,五天工作制是时代潮流。
1985年,胡平调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开始想在中国推动五天工作制,但觉得自己人微言轻。1986年初,在参加国家科委委务会的时候,他私下向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提出想做一个课题的想法,研究在中国缩短工时的可能性。
宋健问他:这样做有何好处?胡平答道:好处可多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和能源,让大家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加强学习,操持家务等。后宋健表态,支持他搞这个研究课题。
80%的人选择多休一天
1986年5月,“缩短工时课题组”成立。
经过调查,课题组得出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单位的有效工时只占制度工时的40%到60%。也就是说,一周六天48小时,有效工作时间不到30小时。
课题组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了多种调查问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在“增加一天工资”和“不增加工资,但增加一天休息”中,你选择哪一个?
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课题组认为多数人肯定会选择“增加一天工资”,但结果80%以上的人选择了“增加一天休息”。
1988年,课题结项。胡平将报告交给了宋健。但等了几周,一直没有得到答复,这件事慢慢也就沉静下来。
先实行平均每周44小时工时制度
1992年年初,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这年上半年,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简称职安局)职业卫生监察处接到了局领导布置的任务,要求他们马上启动一项调查研究,对缩短工时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拿出具体意见,供局、部领导审议,再报国务院决策。“好像是中央主要领导有此想法和意图。”当时在该处任副处长的陈百年说。
劳动部商请外交部支持,终收集到了136个国家的工时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世界主要国家实行的都是一周40小时的工时制。在此基础上,职安局按照“缩减一天工时”和“缩减半天工时”两种方案,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逐渐形成了共识:一步到位,直接由六天工作制缩减为五天工作制。
劳动部认为,一下子从48小时减为40小时,步子迈得太大,不适合当时的经济和生产状况,明确要求按44小时的方案往下进行工作。但这对需要连续化生产的一些特殊行业来说,半天的工时太难安排。
是否可以安排为隔周五天?步子既不大,也能满足平均每周44小时的要求。这个变通方案得到了各方面一致赞同。终,劳动部按照这一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
1994年2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了第146号国务院令,规定:国家实施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的工时制度。自3月1日起实施,当月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为休息日,第二周星期日为休息日,依次循环。
缩短工时用于缓解工人下岗问题
一周44小时工作制实施之后,劳动部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机关、事业单位落实得好,苦累的一线生产岗位落实情况差。陈百年所在的部门常接到职工的电话,反映本单位不落实新工时制度。
新工时制的实施,正逢国企改革的逐渐展开。1994年,下岗工人人群日益增大。
1995年年初时,职安局新任局长闪淳昌传达了部长的指示,要求他们制定进一步缩短工时的方案。“部领导的指示,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意思做出的,即如果将每周44小时工时进一步缩短到40小时,可以增加就业岗位,缓解部分工人下岗的问题。”陈百年回忆。
进一步缩短工时的关键,在于维护好生产一线职工的权益,解决特殊岗位职工的问题。“反对意见恰恰来自需要劳逸结合的行业。”陈百年感叹。如建筑业工人,多是农民工,出来打工就是想多赚钱,休息就是浪费时间。在闪淳昌的主持下,针对特殊行业,制定了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劳动部将缩短工时的报告再次上呈国务院,获得批准。1995年3月25日,李鹏签发了国务院令,宣布自当年5月1日起,全国实行5天工作制。
盖雅工场®,大中华地区劳动力管理软件品牌,团队始终专注于为企业提供革新智能的劳动力管理云平台的研发和服务,通过的劳动力管理云平台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能力,为众多中大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解决复杂考勤、智能排班、精益工时、劳动力优化等业务需求,终帮助企业提升劳动力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地址:http://syank.xrbh.cn/quote/857.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syank.xrbh.cn/ , 查看更多